close



尚未成為台大學生之前,我曾經三度在台大迷路;三年前成為台大學生之後,我直到上上個星期才找著傳說中的醉月湖。



我之所以對校園那麼不熟悉,一來是除了大一有共同通識課程,會需要「跑教室」,台大絕大部分系所有獨立的系館,各自為政;二來,我自己的系館就位於校門口進去第一棟,若以圖書館為界將校園劃分為前後區塊,後區塊的台大校園對我來說幾乎是個謎。即使我曾數度在校園暴走以熟悉環境,我仍舊不知道電資一、二、三館之間有什麼差異?為什麼有一台飛機會擺在社會系館後面的草地上?



不過這很正常,正如同許多人不知道戲劇系在做什麼,我們同樣也不知道植病系在做什麼,繼續安然比鄰著。昨天之前,我也一直以為只有我們系上有所謂的「工廠」--一切一鋸地做出舞台的地方;然而,我錯了,偌大的校園裡,還有另外一個工廠,它隸屬於機械系,切割磨鍊出來的,是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得名的「太陽能車」。



「夢想無限」,說的就是台大機械系太陽能車隊"Formorsun"的故事。



這部紀錄片的開始很特別,它並不是導演李中旺(代表作品:部落之音)自行挖掘出的題材,而是透過製片強力遊說之下才答應拍攝的作品。之所以需要強力遊說,是因為李中旺長期蹲點拍攝九二一災後重建計畫,本希望看到的是人心凝結向上,卻反而長期感受人性陰暗面的衝擊,進而陷入一種灰色狀態。直到他看到了一群在鄭榮和教授帶領下,沒日沒夜沒假期在工廠穿梭的學生,只為了從無到有,做出一台完完全全made in Taiwan的太陽能車,他才終於接下這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。在我看來,拍攝這部片的過程與完成,對於導演來說,毋寧也是一種自我治療的過程。



但這部影片又何嘗不是治療了我們?影片中,跟著導演的視角,我們先看到了一位嘗試衝撞現有教育體制的教授--鄭榮和教授。鄭榮和教授認為台灣的教育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環節:「實踐」(realize),也因此,他不希望只教出一批會代工的學生,而是希望教育能同時帶給學生創造力與實踐力。所以有了太陽能車設計的課程(註一),也同時兼負起種種壓力,比如經費、經費、經費……(註二)。而最吸引人的,是那群一心一意,只為了一個目標,夜以繼日working仍甘之如飴的學生。從他們身上,我看到了好久不見的單純與執著,透過這些學生與老師,緩緩地、暖暖地注入心內一方--此時才意識到,原來內心的這個部份,早已不知不覺乾涸許久。



你有夢想嗎?有多久沒有想起這個夢想?甚至是失去了做夢的力量,連夢都不敢做了?那麼,不妨走入戲院看看這部紀錄片吧。它沒有強烈的起承轉合,也沒有高超的形式技巧,有的,只是一股質樸卻發自內心的感動。



鄭榮和教授在片中是這麼說的:「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,然後去實踐,會發現你的夢愈做愈遠大!」



所以,夢想無限。

===



註一:原課名為「複合動力車實作」

註二:這部紀錄片之所以產生,就是鄭教授尋找贊助經費時,贊助者同時拉了朋友去參觀的結果--那位朋友即是本部片的推手兼製片。片子拍成了,經費卻仍舊是鄭教授最大的壓力來源。




夢想無限官網:http://www.j-ent.com.tw/formoresun/ (這裡有預告片)

車隊甘苦談:http://blog.yam.com/formoresun/archives/cat_230734.html


小小的p.s:總覺得車隊隊長不只帥,還很眼熟,後來發現他居然跟我唸同個高中......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child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